欢迎光临东方迈德! 010-8485646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农业物联网与智慧养猪

2017-09-13 11:22:34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方面应用逐渐融合发展形成了农业物联网,畜牧业物联网是农业物联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其借助于先进的传感技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通过畜禽养殖环境、畜禽流通信息的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达到对养殖、流通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科学控制,脱离传统养殖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实现畜禽业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猪场环境控制管理

规模化养猪对环境管理的要求特别高,其主要受养殖种类、饲料品质、疫病防治、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占有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猪场的主要环境参数有温湿度、噪音、光照度和有害气体等。环境温度过高,将导致母猪的子宫内热,使得胎猪死亡或者发育不良。不同种类的猪在不同的生长期内其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大型的养殖场更需要监测多种环境参数,必然带来复杂的控制环节,使得劳动强度加大、工作任务重。



借助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猪场环境测控系统,通过获取各类传感器感知的信息就能实现对各种参数的有效采集,其智能化的管理模型能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与过往的人工劳动比较,物联网养猪非常精准,由安装在猪场内的传感装置,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数据能实时传输到PC终端,有任何一项数据超过设置的标准值,PC端就会自动报警,比如二氧化碳超标就能自动报警提醒,点击鼠标就能实现排风,并且一定时间内若无人工操作就能自动开启排风。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猪的生态养殖

生态养猪则不同于传统围栏或猪场室内养殖,而是把猪放养到丛林中进行自然活动。生态养殖促进了猪的活动量,猪以自然环境下的杂草、树叶、野果等为主要饲料,提高了猪肉的品质,节省了饲料成本,确保了食品安全和无污染,其猪肉价格也远远高于普通养殖的猪肉,促进了农民增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品质要求在逐渐提高,生态养殖是当前乃至未来养猪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自然环境下的放养对猪的管理带来了问题,由于养殖面积大和山地、丛林环境复杂,猪的定位和救助成为了问题,基于RFID的定位识别解决了问题,给每个猪配置一片芯片,在山林间各个区域配置好感应装置和视频监控装置,借助于物联网构建的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猪的活动情况进行精确定位以及视频监控,当猪遭遇恶劣情况被困时,确保养殖户能及时进行救助。

物联网应用于猪肉的流通管理

食品安全问题历来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我国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自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进行肉菜可追溯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的搭建,目前得到了初步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条码识别技术等结合,为肉类、兽药可追溯提供了便利,现在养殖户通过移动终端等工具记录生猪养殖过程的各类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对所购买的猪肉的饲养情况、免疫、用药情况等一看便知,改善了猪肉的消费体验,借助于电商平台,养殖户还可以获得消费者反馈的猪肉品质评价,及时地进行品种和饲养方案的调整。



物联网技术在猪养殖、猪肉加工、猪产品流通等方面提供了大大的方便,节省了人力成本,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绿色生态养猪、可溯源系统等为猪肉增值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当前物联网养殖也有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前期投入成本高、物联网标准不统一、信息透明度差、共享不到位等,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一一得到解决。各地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应当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正视其所有的条件,有目的地进行智慧养猪和推广,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道路。

Copyright © 2016 east-mi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0112号-1服务电话:010-848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