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农业 引领未来
2017-12-26 11:39:14
“互联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原来,农业有了“互联网+”的前缀,可以瞬间变得“高大上”。
全程留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拿起一颗土豆,扫一扫它“身上”的二维码,手机屏幕上就出现了这颗土豆的“前世今生”——地块编码、肥料名称、施肥时间、用量、灌溉两次、播种农户、还有收获日期、数量,病虫害防治方式等一应俱全……
农产品智慧追溯系统,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种苗引进、投入品施用、田间作业、农残检测、采后处理、包装销售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形成“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监管机构”可追溯数据链,实现“生产过程有记录、记录信息可查询、流通去向可追踪、主体责任可追究、问题产品能召回、质量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有了“互联网+”,“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真真切切“看得到”的数据。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农产品和畜产品变得愈发“透明”是一个福音。
智慧生产彻底告别传统模式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谣描述农民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手持弯锄入农田。一草一苗眼盯准,不是退步是向前”。这是传统农民的真实写照,在传统农业中,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靠感觉、凭经验。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浇多少水?温度、湿度、光照怎么供给?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定时定量“精准”为农民把关。只需轻按手中开关,智能灌溉控制器就开始浇水。
在几十亩、上百亩乃至上千亩的大型农场,要施肥灭虫该怎么办,传统人工植保费时费力。现在,无人机能适应各种作业环境,每小时可完成60亩-80亩的农药喷洒,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同时,植保无人机精准作业也能减少农药消耗,降低了农药残留以及对土壤、大气、水体的污染。
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者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做这样的农民,幸福感真的是要爆棚。
信息服务让农产品链接“云端”
有人说,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化让城乡之间彼此了解,也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近几年,得益于电商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不少原本处于偏远农村的特色产品逐渐进入城市百姓餐桌。当今出现的各种农村电商平台,均采用线上线下O2O模式,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问题,让工业品下乡,提升农民消费水平,让农产品进城,帮助市民吃到新鲜农产品,形成一个闭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生态系统,农民实现增产创收、致富脱贫。
随着信息进村入户和农民技能培训的深入开展,农民专家在线、农技服务咨询、农产品销售、火车票机票购买等社会化服务都可以在网上实现,农民可以享受到集生产、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网络三农生态圈”。”他们正搭乘着“互联网+”的快车,走出信息闭塞的狭小空间,走向更加广阔的外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