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迈德! 010-8485646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关注】“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业智慧

2018-05-15 17:37:33


“去网上买化肥!”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改变的不仅仅是大都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今百姓的农耕生活也早已焕然一新。受农业发展政策带动,我国农业市场日渐庞大,过去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和家电、汽车、日用消费品企业奔向广阔的农村市场,这使得“互联网+农业”、县域电商、渠道下沉等成为商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农业走向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是外力

机械化、现代化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互联网化、智慧化则打开了农业发展的一道新大门。面对规模宏大的农业市场,各路精英与资本纷纷涌入。互联网涉农创业公司的运营模式历经几个阶段:从产品O2O延伸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全面服务,找到创新盈利模式;与政府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其服务不仅包括产品供销,还包括金融产品、农资交易、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追溯等平台的搭建。目前涉农创业公司集中分布在生鲜B2B、电商、服务、科技、金融、供应链及土地等几大行业,其中电商又分流为生鲜电商、农资电商、食品电商等细分赛道。

生鲜电商目前依旧是创业公司主力,作为最早兴起的涉农创业领域,经过数年的大浪淘沙格局逐渐稳定,模式已趋成熟。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农服领域,涉农服务创业慢慢兴起,主要表现以SaaS服务为主。资本关注的重点还有无人机植保服务,成立两年多的农田管家,一月份获得了千万美元的第四轮融资,他们试图从飞防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切入,连接农户和飞防组织,用互联网共享平台改造农业生产。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也大大规避了农药中毒的风险。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互联网与科技的推手。目前我国三农金融缺口巨大,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用近千字阐述农村金融创新,在支持农村金融创新方面,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国内多数金融企业开通农业经营主体的小额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去年垂直于农金服务的什马金融、农分期分别获得过亿融资,可以看出农金市场有待深一步挖掘。

此外,供应链、农村电商、土地电商等领域,近几年也均有巨头出手和创业者入围。互联网改变的是农产品流通,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产中、产前等领域扩展。因此,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尤其是在生猪、粮食、大品类经济作物、农机装备、仓储物流、农机金融等领域将产生优秀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未来农业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7年7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当前农村全面转型正面临着多重挑战。新时期,加快农村全面转型,必须全面激活要素、市场和主体,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新动能。

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城市向农村的深入推进,加之互联网科技这一春风,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明显特征。但创业项目同质化、科技创新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融资难、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些年政府与企业的摸索尝试,部分阻碍农业创新发展的问题得以缓解,未来农业领域发展机会可聚焦在以下趋势中。

其一,集约化使得单位种植养殖规模扩大,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势必成为主流。农业硬件装备的需求增加,也将带动着农业机械的智能升级及衍生服务的创新,例如无人驾驶农机、作业机器人、植保无人机、自动化设备、农机贷款、农机保险、农机调度等。

其二,随之农业创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应运而生,市场需求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又将进一步拉动农业气象、农业大数据的发展。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建立了农业数据库,它囊括了农业资源、技术、市场、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使农业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

其三,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农产品销售渠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升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道大门,如今模式虽已成熟,但缺乏创新动力,如何打通供应链通道,解决农村物流的最后十公里,或能更快的撬动农村市场。

互联网浪潮下,万物互联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农业”当前的主要任务,便是探寻到农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切合点,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给侧的有效衔接,从而充分释放农村创新创业的潜在动能。

Copyright © 2016 east-mi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0112号-1服务电话:010-848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