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迈德! 010-8485646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专家们如何看待“大数据”对于农业的发展问题?

2018-06-21 13:57:31

如何将“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运用于农业产业发展,更好地助力我国的精准扶贫战略,是最近几年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数据”是信息共享时代一个重要成果,农业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大数据”的发达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越来越多的农技专家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信息和服务。央广网特约评论员孙立武表示,互联网让农技无国界,跨入全球共享领域。孙立武说在与农业亲密接触并发展成为一种模式之前,狭义的共享理念,早就已经在农业中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比如农机的共享,以及农业技术甚至农技专家的共享等等。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以及知识信息等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让大家充分享受信息时代的成果。农业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大数据”是现代农业中一项必备要素,将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因此,未来如何更好地做好农业大数据建设工作呢?对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郑国清表示,在建立主要粮食作物,例如小麦、玉米等的苗情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的同时,要做好数据获取、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层面的跟进。数据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的必备要素,技术的支持让农业数据达到规模化、多样化、实现高效率运用,才能成为真正的农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将助力智慧农业的发展。

 

“大数据”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山东社会科学院生态农业研究室主任许英梅则对针对互联网+推动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有独到的认识。她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要提倡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现代农业建设,还要结合绿色发展里面的技术装备、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全程测量、风险防控,来降低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不确定性,让农民在产前、产中、产后都能全程的把握。此外,要在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推进互联网+农业新模式,重视农业电商、快递流通的作用,着重培养一批青年农民精英。

 

“大数据”有利于增强政府贫困治理能力、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对于“大数据”+农业的扶贫方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郭君平研究员认为,未来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动态、科学管理扶贫工作,增强政府贫困治理能力;也可以通过推进农村电商交易平台全覆盖,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还可以通过搭建“互联网+”社会扶贫供需平台,提高脱贫需求主体与扶贫供给主体的匹配效率。

 

目前“大数据”支持农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当然,“大数据”也不是万能的。在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指出,目前我国“大数据”运用于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农业数据建设滞后、内容不全,数据打架、标准不一,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发布不规范、不集中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了农业发展的短板。此外,目前我国农业农村数据底数不清、关键核心数据缺失、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共享开放不足、数据开发利用不够,以及整体数据意识不强等等都成为了“大数据”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解决“大数据”助力农业存在问题,顶层设计和规划值得关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大数据”助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和规划的指导作用也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表示,农业大数据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课题,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多个环节,目前国内也没有找到特别成熟的案例。所以,对顶层规划和技术方案设计的把握尤其重要,需要得到顶级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Copyright © 2016 east-mi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0112号-1服务电话:010-848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