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农业能否突破传统农业困境?
2018-09-19 16:58:10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我们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家运作的支柱。
目前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比重已超过30%,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大幅提升。可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依旧存在制约,主要问题依然存在。
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的痛点
生产者的被动
农产品从出产到销售,农民往往在买卖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运输、卫生、摊位管理等销售环节有较多收费项目,菜农的负担在逐渐加重。
营销信息的滞后
农产品产销矛盾越发突出,制约着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
一边是农民守着大量农产品低价难销,一边是城市民众抱怨吃不上廉价果蔬。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圈一次又一次集中上演。
产品的差异
包装水平、产品质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农产品销售,而且市场中的商贩并不能统一产品品质,价格往往也不同。
互联网农业营销的对策
互联网+农业可以从生产环节彻底改造农业,使农业自动化、精准化、可追溯,减少人力,降低成本,并最终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通过商家联营模式,是在多仓配送方案基础上,除整合企业自身业务外,同时整合其他品类的商家,帮助企业打造垂直行业盈利模式。
建立统一的供货平台,系统根据订单中不同商家的商品自动拆单,各自发货,及时结算,联营共赢。
最后通过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处理,及时精确地遥控指定农业设备的开启或是关闭,真正实现“智能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