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大数据的发展关键在人
2018-12-17 17:46:15

农业大数据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结合农民和农业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可能要经历5-6个不同阶段:
农业阶段:当前相对比较粗放的小农经济;
智能农业:开始使用部分自动化的农业机械、局部的卫星气象大数据和物联网设备等实现的局部智能农业;
在线的智能农业:智慧农业已经可以将智能设备和数据相互连接并在线,可以互通和算法分析决策;
智慧农业系统:通过云端+智能设备+农机等实现了云端的智慧农业运营系统;
开放型智慧平台:通过开放接口将云、智能设备等开放给各个农业节点和厂家,实现云端或区块链的分布式智慧平台;
大数据产融平台:结合场景精炼的大数据和交易闭环、产业闭环以及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的大数据产融平台。
通过这些不同的阶段,结合实际的农业生产和运营,最终农业大数据才可以实现三农产业链内的协同和数据交换。
当然,农村还没有完全实现智能手机和智能农机,也没有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农场或者基地,而农场和农产品的交易平台也没有完全实现,这就意味着农业大数据的道路还很漫长。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人。现在农村的农民大部分是中老年农民,对于新技术和大数据还没有概念,也很难改造或者教育他们来利用;而年轻人又因为人力投资成本和收入的巨大反差,离乡进城,不愿意回乡;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建立农村新的人才体系,通过他们来落地和实践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