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推动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
2018-12-24 17:25:3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我国已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至国家战略,这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和途径。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解决农产品“走出去”及市场资源“走进来”的问题。
农业电商
农业电商是农产品与更广泛市场之间的必须通道和桥梁,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结合之后,农村电商已不再是陌生话题。
在此背景下,各大互联网企业掀起一轮又一轮电商“上山下乡”运动,农业电商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农村随处可见企业的广告墙,线下服务店也如雨后春笋,一时间繁花似锦、热闹非凡。但热闹角逐过后,问题也随之凸显。发展农村电商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通过互联网平台打破资源地域限制,扩大产品流通半径,使生产者能够掌握市场需求而避免盲目生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更容易建立起以市场订单为导向的全新产业链,同时倒逼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但起步阶段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配套商业服务脱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新型供应链尚不成熟以及农村信息化人才短缺,农户参与的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这是农村电商企业所无法回避也不能很好克服的问题。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农村电商服务的策略是正确的,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结合“互联网+”,但如何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科学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决定,是每一个大型电商企业需要沉淀下来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农业六大模式
互联网+农业是实施“乡村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互联网+”正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实现全面深度融合, 阿里、京东等互联网行业巨头以及互联网农业创业公司纷纷涉足, 智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蓬勃发展, 已经成为促进“三农”发展的新动力, 为解决乡村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
生鲜农产品电商属于小众的商业模式, 专注于细分市场和细分人群, 特别是高端人群, 但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在冷链保鲜、运输等环节存在一定的弱点。近年来, 除天猫、京东、亚马逊、苏宁易购等综合性电商平台进入生鲜领域, 已经有美菜网、本来生活网、食行生鲜等采用垂直型、O2O等模式的致力于生鲜农产品营销的农业创业公司。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特别是一些80后、90后逐渐不再去超市或农贸市场, 转而在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上采购。
互联网+农产品产业链模式
这类模式不仅仅是涉足农产品的营销配送环节, 而且涉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环节, 有自己的生产种植基地, 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
特色农产品一般具有品质高、产量少、地域特色明显等特征, 决定了特色农产品电商具有其他农产品电商不具备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电商的目标人群一般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生活品质要求也高, 对商品价格不敏感, 发展潜力巨大。
互联网+农资模式
互联网+农资集中在农业生产的产前环节, 该模式不仅在于通过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 减少农资采购等中间环节, 实现农资市场和终端农户的有效对接, 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更重要的是通过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农民购买成本, 实现对农民的返利, 反哺农民, 有效降低农民的种地成本。同时, 农资电商平台还可以实现比传统农资销售模式更高的收益。
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
该模式实际上不是狭义上的实现精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和农业领域发展情况千差万别, 不适合大规模普遍推广精准化农业生产方式。因此, 从广泛的意义上看, 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以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 打通农业生产各环节, 构建完整的产业闭环, 帮助某一农业生产领域或农户实现生产和运营, 发展精准和绿色农业, 不仅能帮助农民实现轻资创业, 实现增收, 同时也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
融资等农村普惠金融问题一直是“三农”发展的短板, 制约着“三农”发展, 当然对于目前正在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 随着乡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提速, 以及消费金融正日益成为“红海”之际,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将目光聚焦在农村金融上来, 力推互联网与农村金融联姻, 并将其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蓝海”。
未来市场快速显现
近年来, 国家制定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信息化规划、网络强国战略、电商扶贫等政策都将与“三农”融合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政府文件也曾多次强调, 要让互联网技术与农村深度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 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 对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可以预见, 未来农村的市场潜力将快速显现。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 商务部数据显示, 2017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436亿元, 比2016年增长了53.3%。其中生鲜电商也保持了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 2017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418亿元, 同比增长55.2%。农资电商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预计到2020年, 农资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2000亿元;农村服务消费电商也将成为发展新亮点, 到2020年市场规模也将突破千亿元。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 面对这样的创业局面, 巨头也纷纷入局, 只要能抓住机遇, 找准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 协调好产业链条, 在为乡村发展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 也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当然, 农业电商市场的推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巨头和创业公司纷纷进入, 需要踏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