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视角下小农户增收难解析
2019-01-15 12:30:50

纵观近十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体系,提高农民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无论从组成结构、组织模式、契约形式还是利益分配上看,都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从构成主体上看,万村千乡在生产、千军万马在销售、千家万户在消费,零散的小农户生产很难与大消费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供应链主体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流通成本高等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众多、分布比较分散而且规模不大的农户群体, 这个群体在整条农产品供应链上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大部分农户缺乏话语权和强大的谈判能力, 无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自身发展又不得不加入这种合作机制。因此,从机理上看,农产品供应链的低效率运作,尤其是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不均,使农户在供应链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小农户增收困难。
如何将分布广泛、规模较小的广大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融入农产品供应链,且使他们不断改善弱势地位,对农业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虽然一系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提高了农户的规模和市场集中度,但面对中国的消费大市场,其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尚需探讨新的契约组织形式。当前,我们已进入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不断为农业赋能。农产品电商的迅速崛起, 为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驱动着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和升级。这种新业态减少了流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通成本并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但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还需要制度创新。因此,不管是传统的流通渠道还是电商构建下的新流通体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公平、公正、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要通过有效的途径,使农户能够积极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机制当中,并在这种机制中充分获得自身的利益所得,充分分享整条供应链的收益,与供应链上各农产品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