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迈德! 010-8485646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互联网+农牧业,中国金融新兴领域

2019-05-13 10:07:54


2015年12月11日,央行等部委联合发布《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以下称《方案》),再次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金融。

 

方案提出,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充分利用市场化征信服务开展业务。规范发展征信市场,依法设立征信机构,发展区域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县域、"三农"信息资源,提供个人信用信息咨询及评级服务。提高小微企业、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

 

互联网金融发力

 

事实上,互联网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移动支付场景的普及,互联网金融正在走进千家万户,而利好‘三农’的政策不断铺展,也使得像国内不少互联网巨头近年来纷纷抢占农村金融市场,瞄准这片蓝海。

 

那么,互联网金融在开展涉农金融服务中有何优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四川农村金融发展白皮书》显示,农村信息化快速推进,“互联网+金融”将有力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具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极大的潜力。调研发现,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已逐步普及,68%的受访者使用互联网,且智能手机移动上网占比更高。互联网产品销售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缺口,农户对拓展农产品销售和技术方面的互联网服务需求都非常大。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表示,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另一个是农村和农业信息化,互联网正迅速地与绝大多数传统产业融合,并持续改造传统产业。

 

涉农金融痛点多

 

尽管如此,但由于我国目前涉农金融起步较晚,且各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机制,所以仍很难有投资公司能够专注于向农业领域的需求者直接提供现金资助。并且,目前来说农村金融获客成本高、抵押物不足、农业生产周期长等不确定因素较多等等,都制约着涉农金融的发展。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称,涉农金融最大的痛点还在于农村传统机构效率低下,线上理财平台亟须优质投资标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审批流程冗长、放款效率低下、资金供应不足;农村典当行、互助会自有资金不足、风险控制水平落后、无法跨区域配置资金;农村个人放贷、熟人借贷规模小、合规性差,不确定性高;互联网金融平台流量成本高企,亟须拓展优质标的以满足线上投资人需求。并且,农村千差万别,大量资产无法有效获取。不管是社区场景还是供应链场景或是互联网B2B等场景,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资产获取都相对困难,不易获取相应的资产资金管理体系。这种时候,打造一个全系的金融服务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之际,各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助农实践与国家政策导向高度吻合,不同类型的机构有机会因地制宜建立起差异化的涉农信贷管理体系,才有可能为农村金融服务带来转折性的变化。而涉农金融虽是新兴,但作为一个风险相对直观的产业,自然有其吸引的对象,其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也较被看好。一来对农牧产品的市场需求几乎是不可能消失的,二来由于类似专业投资公司或者平台刚刚兴起,供需匹配的空间还很大,销售潜力仍在释放中。

Copyright © 2016 east-mi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0112号-1服务电话:010-848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