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公司布局农牧业,5大致命问题决定成败
2019-08-21 13:47:33

问题一:中国农民的服务力不强
看一组数据,美国农业发达,农村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而这1%的农民却养活了美国3亿人口,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155人。还有德国农业也很强。在德国工作人口中,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职业仅占2%,平均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50个人。
中国农民养几个人?数据是这样滴。“中国有人口13亿多,现在还有3-4亿纯正的农业人口,如此推算:一个农民可以养4个人左右。”中国农民服务能力取决于农民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问题二:生产效率低下
事实上,我国农业生产率低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历史以来,我国的农业生率都低,主要是靠人力生产。因生产成本的问题,没有推行或者劳动者没力负担机械化、自动化农业生产。还有就是各地地势不一样,农民田地是分块生产,不能很好实现大批量的机械作业,没有提高生产中上的各环节。
问题三:农业缺乏标准生产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理念产生于国外,而标准化生产最初是在工业领域出现,因为有标准化的生产,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农产品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标准。这种标准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主要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农机、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涵盖了农业生产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园区建设、动物防疫、认定认证、包装标识、检测检验等各个环节,贯穿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农业标准一直建不好的根源,就是农业的分散性和土地的不集中。
问题四:食品安全隐患大
目前中国食品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食品产品质量的信任。而食品的源头是农业。水质污染、土地污染、种子污染、过度施肥和打农药等等都导致农产品安全隐患。智慧农业、高科技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等运用可以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性,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
问题五:资源减少
中国耕地面积逐年在减少。我国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同时因为各项建设占用以及自然灾害毁损等,耕地还将不断减少。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这导致了耕地也以较快的速度减少。据测算,1978—2003年间,我国耕地减少了1116公顷,减幅为8.3%,尤其是1998—2003年间减少了651.2万公顷,年均减少108.5万公顷。
农牧业需要高科技的进入,需要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这五个问题并不是制衡互联网发展的困难,而是互联网公司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越完美,在农牧业这块领地中,才会一直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