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 | 产业链思维振兴畜牧业绿色高效健康发展
2021-09-10 17:09:18
围绕产业做强产业链
全产业链中,种源是基础,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畜牧业现代化,必须把畜禽种业搞上去,畜禽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开展畜禽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与产业体系合作,由首席科学家、高校、科研推广单位、企业等各方力量组建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团队,开展生猪、奶牛、肉羊等联合育种攻关,建设核心育种场,高效快速形成扩繁良种产业化,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畜牧产业的做强做大离不开先进实用的养殖技术。提升畜牧业价值链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大农业、大系统、大产业”的现代农业格局,继续加大培育经营主体,以产业分工、利益联结为根基,扶持一批领军型经营主体,协调推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综合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发挥领军型畜牧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养殖场户,实现生产清洁化、养殖标准化、加工粗精有度、废弃物资源化的全产业现代化,既“保安全”又 “促增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其次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农业品牌标准。在挖掘本地区域特性和优势农畜产品的基础上,集中培育打造创意农业品牌、商标、专利,围绕其构建全产业链,依托省内外农博会、展销会等做好宣传和推介,真正让其叫得出、叫得响,家喻户晓。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产业,是创新之基。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选准着力点,梳理与畜牧养殖相关产业,紧盯大健康、生态旅游、循环农业等领域关键项目,着力打造国家都市畜牧业产业集群的“头部工厂”。与此同时,紧扣企业创新所盼、产业转型所需,不断丰富与西农等知名院校产学研合作内涵,构筑“研发、孵化、中试、产业推广”全周期科技服务体系,打通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技术应用、产业培育的关键环节。
创新举措做好“保”的文章,为畜牧业发展“留住青山”。生态环保是“国之大者”,坚持底线思维,在千方百计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青山“保得住”“保得好”;创新举措做好“稳”的文章,为畜牧业发展“筑牢底盘”。从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省的资源禀赋出发,既要“产业生态化”,也要“生态产业化”,使畜牧产业发展更好的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立足于农村现有资源和基础,依托城市休闲、旅游、亲子需求,强化有效投入、创新发展。创新举措做好“进”的文章,为畜牧业发展“赋能蓄势”。聚焦产业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创新突破和产业关键核心环节的攻关,在做强科技创新源头上更进一步。
围绕产业链配置资金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行农村金融体系与“三农”经济发展的矛盾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特别是受疫情的影响,经济运行与金融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现行农村金融体系支撑“三农”经济发展的效应在局部地区明显减弱。因此需要有效搭建与新时期相对应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农业、畜牧业相关企业。
除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经济合作互助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正规机构外,村镇银行、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合规资金互助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填补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空白,激活了农业产业金融市场。
1.积极搭建适应金融供给侧改革结构范畴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现在多数地区对养殖场户的贷款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险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影响农业企业资金的供应。我们需要通过政府引导,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加大吸引各商业银行入驻农村地区,适量增加服务网点。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县域分支机构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农户的借贷,以减少农村资金外流。
2.积极拓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一是补齐金融服务短板,建立金融超市,积极服务绿色、无公害或有机生产的农牧业、小微企业,开展差异化、特色化、定制化金融服务。二是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按照企业类型、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企业涉农程度,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适配力。
3.积极完善和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畜禽养殖企业借贷难、抵押难、担保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担保补偿机制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探索建立面对各种对象的担保公司,引入民营中介担保机构或专业的担保基金,形成健康发展的担保市场,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同时,着力解决畜禽养殖企业贷款抵押担保不足问题。
围绕产业链部署服务链
畜禽养殖技术有一套严密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畜禽饲养的全过程需要饲料、兽药、疫苗、设备等系列化服务,畜禽行业发展需要科技、宣教、物流、市场多层面服务。转型升级、抱团发展,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在抱团中形成大数据,在转型中植入智能化。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5G技术的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智能化服务已经起步,根据全市畜禽养殖发展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以畜禽从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力量,集聚畜牧科研教育推广及社会化服务优质资源,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畜禽养殖技术和理念,产学研结合,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技术链,加快畜禽产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组织区域内的行家能手、经营能手,围绕畜禽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包括养殖场的设计、科学规划、产中环节为生产、管理,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采购、使用,对接畜产品的加工、销售,价格监测、信息咨询、大数据分析等,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及运营公司,服务产业促发展,调动服务队员参加农业产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本领。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适时的时候,也有必要探索尝试在农村建立共享拖拉机、播种机,租赁TMR、饲料粉碎机等农机服务,高效整合有效、有限的资源,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产业链服务,需要国家也要建立产业链式的扶持模式。畜牧行业科技初创企业,资金依然是发展的掣肘。他们现在主要的资金渠道还是融资,但要拿到银行一定的授信额度,对于他们来说门槛还是过高。国家对于发展数字化农业的补贴和项目大多数是定向给了一些大的农牧企业或者大的科研院校,这部分资金支持应该把服务业纳入其中,或者共同承担项目,或者留出他们的份额或者采取股份制或年薪制。国家对于科研项目的支持,更多的应向企业与高校联合申请模式倾斜。同时出台激励政策,激励行业内企业把更多的产出、盈利投入到科技创新中来。财政资金投向,应该引导大科研院所、大企业与小服务企业、小科技创新企业形成产业链共同发展模式。
产业生态越完善,对项目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围绕优势产业开展链式招商,通过吸引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主动靠拢,“链”才能舞动起来,形成龙头拉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梯队。固链强链补链,“链”稳方能“业”安。创新发展,时不我待,是国家需要,更是行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