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迈德! 010-8485646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2022-09-20 17:13:40

重农固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image.png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10年来,农牧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肉类丰富,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的饭碗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

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富民乡村产业,构成了大农业的基石。近年来,农牧业各产业持续提升,现代农牧业的产业实力日益强大。

畜牧业六畜兴旺。党的十八大以来,“肉盘子”“奶瓶子”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养殖环境更好,肉品更优质,畜禽废弃物利用效率更高。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技术,智能,将畜牧业的发展推向高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10年来,我国畜产品供应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全国肉类产量比2012年增长6.1%,禽蛋产量比2012年增长18.1%,乳品市场供应充足、种类丰富,保障了重要农产品供给和食物安全。同时,机器换人步伐加快,通过农牧业数字化产业链平台,养殖主体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9%,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

image.png

富民乡村产业节节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富民乡村产业呈现业态互促互进、产业互联互通态势,取得长足发展。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389元增长至2021年的18931元,增速连续10年超过城镇居民。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1下降至2.5∶1,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稳步缩小。工资性收入成为最大来源,经营性收入巩固增收基础,财产性收入逐步释放潜力,转移性收入托起厚实保障,“四驾马车”拉动农民增收迈向新高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国土空间辽阔,不同省份有不同的农牧业基础和产业条件。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现代农牧业的区域结构日益完善。

“三农”领域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成为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稳压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定海针”。我国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亿万农民因产业兴旺鼓起了“钱袋子”,千万乡村也因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为聚焦新时代十年来“三农”领域,特别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成就,人民网启动了“我和我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采访调研。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产业振兴是采访调研的重点,一路走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涌动,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农业发展大有可为。因地制宜是发展特色产业,思路决定出路。在内蒙,新疆等地区水土滋润,较为适合畜牧业、牧草种植业及乳业发展。利用区位及资源优势,县域农牧业经济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拓展,打造了农牧业全链条产业格局。

现代农业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生产,还要有与之关联的现代化的各领域各要素。近年来,农业农村各领域各要素加快发展。各地发展农产品电商,“数商兴农”深入推进。近年来,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加快发展。

image.png

过去10年,我国农业持续增长。展望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我国农业的动力动能将更充沛,新产业新业态将更丰富,农民的钱袋子将越来越鼓。

Copyright © 2016 east-mi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0112号-1服务电话:010-848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