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迈德! 010-8485646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畜牧金融能给养殖业带来什么?

2022-11-11 15:57:16


在今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联合印发《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畜牧金融越来越变成一个重要的政策风向。畜牧金融能给养殖业带来什么?
畜牧金融政策的出台主要由于近年来畜牧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对整个乡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几年来中央向农业的财政支持,对畜牧业的投资有增无减,但是钱该怎么实际流入到畜牧生产当中去,政府、银行和担保公司犯了难题。

01
 
 
畜牧业经济与金融支持不相匹配
 

 

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各地仍处于重农轻牧的认知阶段,对于畜牧行业仍然以家庭散户养殖为主。

 

02
 
 
分散经营管理模式增大了信贷风险
 

 

大部分的养殖户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阶段,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03
 
 
抵押物不足,制约信贷支持从畜牧业
 

 

抵押物不足,制约信贷支持从畜牧业的特点看,其资产主要沉淀在活禽、活畜,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养殖户的主要资产风险高难以作为抵押物出现。而固定资产方面,养殖业的厂房土地价值较低,养殖户难以提供符合的抵押物,制约了畜牧业贷款满足率。

 

04
 
 
畜牧业保险缺位加深金融机构“慎贷”心理
 

 

畜牧业保险缺位加深金融机构“慎贷”心理。畜牧行业受疫病等影响较大,保险服务力度及服务覆盖远远不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保险公司人力不足,承包手续和理赔服务不完善。养殖户存在参保意识不强、保险难以形成规模,使得保险公司望而却步,加大了畜牧业获得贷款的难度。

畜牧业市场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缺少抵押物,导致信贷资金难以有效投放。自今年2月1日人民银行发布《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以来,金融机构选取农业大县、畜牧强县作为试点,探索实践新的金融支持模式,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真正“解渴”的源头活水。采用加装电子围栏、智能耳标和生物识别三项科技手段,对活体牛养殖过程进行全程视频监测和AI人工智能识别,做到养殖数据实时采集、动态监测,确保了信贷资金安全。给养殖户存栏肉牛安装智能耳标和信息采集设备,并根据准入条件筛选后导入农行信息建档系统。该行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养殖户建档肉牛数据逐一进行核实,确定最终借款人名单及授信额度,使畜牧贷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最终确定了“融资担保+生物活体抵押+保险+物联网监管+银行+政府平台公司”的新模式,保证了活体抵押物的风险可控,为农业担保反担保模式的创新运用提供了生动实践。

 

智能耳标解决金融难题随着智能化设备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畜牧金融难题也得到了解决,这个转变的支点就是智能耳标。智能耳标比较其他方案亮点优势在于,只需要政府、银行单方面推动进行,养殖户不要付出学习成本,这样就降低了智能耳标落地难度。智能耳标能够可以将每个动物的耳号与其品种、来源、免疫状况、健康状况、畜主信息、实时定位等信息一并管理起来,通过测温实时监控动物健康状况,一旦发生疫情等问题,即可追溯其来源。每头牲畜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每头活体牲畜都会对应系统中一头虚拟的“身份编码”,具备了唯一性,确权不再是难题,银行也无需担心后期农户不还款时难以理清资产的问题银行及保险公司管理人员不需要定期深入养殖户家中,通过大数据平台就能实时查看牛场运行情况,将活体资产锚定为实体资产,降低活体抵押风险。

CORPORATE CULTURE

 

Copyright © 2016 east-mi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0112号-1服务电话:010-84856468